省沿海開發集團自覺踐行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的發展理念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務實舉措,6月5日,世界環境日當天,條子泥墾區(一期)海洋工程生態補償2018年度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東臺市條子泥墾區附近海域舉行。本次活動由省沿海開發集團主辦,東臺公司承辦,東臺市海洋灘涂與漁業局對增殖放流的關鍵環節進行監督,東臺市公證處對活動全程進行公證。
上午9時,增殖放流活動正式開始。東臺公司、東臺市海洋、公證等部門負責人、漁業技術專家及漁民代表乘坐漁政船從如東洋口港出發,前往東臺市145漁區。省海洋漁業指揮部、東臺市漁業技術站的專家對苗種品種、規格、數量及質量等指標進行現場檢查,嚴格把關,保障放流苗種質量安全。隨后,工作人員將688.636萬尾大黃魚和大黃魚標志魚苗種投放大海,苗種金額達330萬元,剩余價值470萬元的苗種,包括半滑舌鰨、黑鯛、菊黃東方鲀、文蛤、大竹蟶等將根據天氣、潮汐等具體情況于七月底前放流完畢。省沿海開發集團為確保今年增殖放流活動的順利進行,事先對放流工作進行了周密安排,活動細化到船只、人員、工具等各個環節,逐項落實到位。
自2016年起,省沿海開發集團每年都積極開展增殖放流活動,全力推進海洋生態補償工作,對條子泥墾區周邊生態環境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,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,截至2018年,集團累計投入1343.34萬元。通過開展持續、科學、有效的增殖放流活動,集團進一步強化條子泥墾區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力度,優化水生生物種群結構,改善墾區附近海域生態環境、恢復和增加魚類種群規模,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,促進墾區海域資源的健康、可持續發展。
省沿海開發集團作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,一直高度重視條子泥墾區的生態保護,積極推動墾區所在區域的資源修復和環境改善,將用八年時間投入1.14億元落實水生生物人工增殖放流、濱海濕地生態與景觀修復及建設、生態岸線建設、海洋環境監測與能力建設、開展環境生態調查與專題研究等生態修復工作,以實際行動做好生態環境的護衛者,為建成“藍天白云、繁星閃爍”、“清水綠岸、魚翔淺底”的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。
(辦公室 王培敏)